文 | Yolanda Duan
居家办公已成为一种创新的工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比如能够缩短通勤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还具备极强的灵活性。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家对这种工作方式接受度越来越高。
然而,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这种工作方式给雇主带来了巨大挑战。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在居家办公期间,若雇员发生意外,雇主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话题。
在中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雇主对雇员的人身伤亡负有赔偿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情况错综复杂。存在几种难以界定的情形。例如,若雇员在居家办公期间因自身疾病突然离世,或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从事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时发生意外并导致伤亡,此时要判定雇主的责任就极为困难。为此,我们咨询了众多保险公司,得到的反馈一致表明,这取决于该事件能否被认定为工伤。若被认定为工伤,那么雇主依法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要认定为工伤,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在工作时间内受伤、在工作场所中受伤,以及受伤是由工作原因导致的。但居家办公与传统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居家办公的显著特点在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与他们的生活时间和生活环境高度重合。
首先,在工作时间方面,居家办公的雇员工作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和灵活性的特点。除了正常工作时间,雇员有可能在其他时间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居家办公的雇员是否处于工作时间,就需要全面审查有效证据,例如线上打卡记录、加班申请记录,以及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进行的工作沟通记录。
其次,关于工作场所,“家” 是雇员履行工作职责的地点。居家办公地点可视为工作岗位的合理延伸,能够被认定为工作场所。
最后,就工作原因而言,除了雇员本职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因客观需要或为推动工作开展而进行的工作,也会被广泛认定为工作内容。这需要综合评估多种证据,包括雇主发布的居家办公要求或指令、雇员为完成雇主任务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意外伤害原因与工作的关联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建议客户购买雇主责任险保单,并扩展 24 小时条款。最好明确注明该条款涵盖非工作相关事件。这一点需要与保险公司仔细协商,因为部分保险公司的 24 小时条款仅承保因工作相关意外导致的损失。通过这种方式,客户在面临索赔时能够得到全面保障,有效降低自身损失。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做,如果对相关产品和内容感兴趣,如果有任何疑问和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hello@clema-rs.com)或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与众多保险合作伙伴合作,为您提供适合您风险状况的灵活保险解决方案。
Comments are closed.